网店  商城  街招  黄页  地图  诗歌  友链  交友
账号密码 注册
  新圩网 >> 新圩论坛 >> 生活资迅 >> 亲子教育 >> 我要发贴
普通主题 
查看:623 | 回复:0   【  】【打印】 【前贴】【后贴
什么名最好就要什么名2018-06-13 10:39:35


主题:1
回复:0
积分:2

发私信


近日,有这样一件事情引发大家的关注

2017年夏天,某单位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下面的话——

“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或者以后你们给我钱,我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你们带来的书和文具,我们不喜欢,谢谢”


志愿者们没有给孩子们送去手机,他们开始反思要如何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提供精神关怀,而不是简单地馈赠物品,怎样让他们多一些健康的活动,而不是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

该事件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网络游戏玩家日益低龄化的趋势深感担忧

“父母管教和良好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缺乏为他们提供识别、判断、控制网络不利影响的外部支持这时候,网络游戏对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

一些受访院士还希望借助媒体平台,呼吁有关部门全面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并对网游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强互联网企业、平台对网游广告管理,同时号召家长放下手机,给孩子多点陪伴、多点关爱

院士们同时倡议,为了共同的社会责任,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当天,网游运营服务商能够在某个时段暂停服务器运行,各大网络平台能够主动屏蔽网游内容和相关链接,让孩子们过一个没有网游、充实而阳光的节日

院士们的呼吁不无道理,当下,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

同样在悄然侵蚀着孩子们身心的,还有各种无孔不入的邪恶动漫,这些充斥着****、血腥、恐怖、猎奇、变态等异质文化元素的内容,甚至堪比“邪教”洗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极为复杂深远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整治网络游戏市场的文件,对邪恶动漫的整顿、肃清工作也正在加强前不久,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等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庆祝2018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联合通知》,再次强调将加大对游戏、文学、直播、视频等网络精神产品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监管整治力度

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而如今“网瘾”已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当下成年人对于以动漫、网络文学、直播、小视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内容产品的痴迷,更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

我们需要认清现状,找到根源,才能寻求解决办法,切不可一刀切的“一禁了之”,陷入“越堵越沉迷”的怪圈

1 醒醒吧,“甩手父母”们

在江西新余人民医院儿科,每天都有很多前来就诊的小患者记者注意到,在等候区和输液区,几乎三分之一的家长都在用手机、ipad给孩子看动画片或者打游戏,把电子产品当做了缓解病痛的无奈之举



记者调查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也经常用电子产品哄娃根据共青团中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儿童“触网”年龄愈发提前,其中,6-10岁占比超过六成,且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能力一项对0—5岁幼儿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智能手机使用率为80.4%,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智能电子产品变成了孩子的“电子保姆”

网络电子产品时代还催生出一种“隐性失陪”父母,虽然陪在孩子身边,但心思却在刷朋友圈、打游戏上,孩子们看到父母这样,心里会是怎样想的呢?

小孩1:他看手机然后我(也)总想看

小孩2:聊天,玩朋友圈,看抖音

孩子3:我和弟弟说你为什么拿着手机玩?我妈之后就会说我就玩一下我就想手机难道比我重要吗?

小孩4:我一个阿姨,有一天,她在那里玩手机,她孩子才一岁多,她们家又烧了一壶水,小孩就走过去把那壶水打泼了,手上全部都是疤,我阿姨特别后悔

2017年,一个网络平台做了一项“亲子陪伴”调查,对近6万份家长和100万份学生样本进行了统计,在“你陪伴孩子的主要方式“这项调研中,有 53%的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能参与到孩子正在做的事中,36%的父母以旁观为主,还有11%的父母则主要忙自己的事

在“跟孩子在一起时,你会经常看手机吗?”这项调研中,从来不看的家长只有 7%,经常看的有 27%可见,手机已经严重“侵占”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让很多家长的陪伴只是一种“物理陪伴”

手游风靡中小学

 

从哄娃利器到父母的行为示范,再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孩子正在被一步步推向电子屏,而这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放学就有许多小朋友迅速拿出手机,低头打起游戏,有的甚至一路都在低头打游戏


以“王者荣耀”或“吃鸡”等游戏为例,按每局半小时计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每天要打五局以上,也就是在游戏上要花两三个小时,有的甚至要玩十局,就是5个小时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孩子不仅在课下打游戏,还偷偷在课上玩,越来越多孩子沉迷其中

电子产品开启“宅童”时代

 

沉迷游戏,也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宅童”,这些孩子喜欢猫在家里,跟网络中的虚拟人物做朋友今年四年级的小杨就是其中之一,一到周末,玩网络游戏就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小杨:基本上一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面也要玩

记者:休息也不出去跟朋友聊天?

小杨:不出去

记者:为什么不出去?

小杨:我觉得外面没什么好玩的,而且又累,太阳又晒,我比较懒

记者:那什么最有意思?

小杨: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玩玩游戏什么的,我懒得出去


在小杨看来,游戏也有社交功能,比起现实世界的社交,他更喜欢虚拟世界里的朋友

小杨:在游戏里面认识了很多聊得来的朋友就像个社交平台一样可以加很多好友,没事的时候就会在QQ上聊一聊技能怎么发射,或者聊游戏更新了,哪些(英雄)更厉害呀等等很多次就是他们发个信息给我,我只要有时间就跟他们一起上线打游戏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同时,我国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有加剧趋势,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


孩子沉迷网络,家长也有责任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常常把手机当“电子保姆”,让动画片和手机游戏陪伴孩子长大;如果家长自己就是“手机控”“低头族”,怎么能指望孩子管住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

专家建议,家长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网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内容是否积极,给孩子树立榜样另外,平时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多陪孩子一起出去做做运动,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切勿做“甩手家长”

2 成瘾性电子游戏将摧毁我们的新生代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

今年3月3日,湖南初中生小韦(化名)离家出走后投河溺亡,年仅14岁小韦母亲在朋友圈写道:“孩子们要从电子游戏中走出来,虚拟的世界将会摧毁你们这一代”沉迷游戏后,小韦变得不想读书,玩得开心了连饭都可以不吃“就像抽大烟过瘾,打完后就高兴了”因为成绩下滑,又缺乏现实沟通,沉迷游戏让小韦的压力循环累加,终致轻生。


近年来,类似因成瘾性电子游戏导致青少年自杀、他杀、自残的案例屡见不鲜去年,17岁的广东青年小刘窝在宿舍连续玩网游40多个小时罹患脑梗;杭州13岁男孩因玩“王者荣耀”被家长训斥,后跳楼致多处粉碎性骨折,被送医院时还要求登录手游账号;湖南慈利23岁女性被年仅15岁的初三学生残忍杀害,只因后者沉迷于暴力网游,想体验在现实中杀人的快感……

广东一所高校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针对518名中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的网游以暴力题材为主玩家对暴力网游接触量越大,则越倾向于认为世界是丑恶的、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也越高,倾向于采取暴力行为解决矛盾冲突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受成瘾性电子游戏影响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两大特征

低龄化——00后甚至05后被称为“数字化原住民”,一些经营者在设计、运营成瘾性电子游戏时倾向于针对低龄群体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孙紫阳说,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

边缘化——成瘾的青少年存在一些共性,如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振宇介绍,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一定程度上这是农村、县域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

复合成瘾、虚拟代入,“电子鸦片”终成社会毒瘤

成瘾性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巨大杀伤力有两大主因,一是复合成瘾难以断根,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二是游戏构建的虚拟世界,以粗暴甚至错误的规则冲击误导了未成年人三观,埋下严重社会隐患

——复合成瘾形成恶性循环湖南省脑科医院酒瘾网瘾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旭辉介绍,游戏成瘾往往伴随交际成瘾、****成瘾、赌博成瘾等,存在“共病”风险,如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有的甚至潜伏自杀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一些游戏成瘾者交流能力退化,现实沟通出现障碍随着网瘾加深、沉溺时间变长,退化、障碍愈演愈烈,导致对虚拟世界的依赖感更强,形成恶性循环

受访的一位学者曾长期跟踪一位网瘾患者,因网瘾高中辍学,后通过治疗有所好转,考上大学后又因网瘾逃课、挂科被强制退学,再次戒瘾后又突击考上大学,却第三次因网瘾被退学

——虚拟世界入侵现实,给社会“埋雷”例如,一款虚拟恋爱的手游上线一个月下载量突破3000万将游戏中的虚拟纸片人称为“老公”,不断充值提升亲密度,花钱只为睡前听“老公”语音……这些行为在低龄玩家中并不少见情感文学作家陆琪认为,通过游戏设计让玩家产生恋爱愉悦存在伦理风险,“尤其是未成年人,如果在虚拟世界获得过高的恋爱情绪满足,代价将会非常沉重”事实上,以二次元文化发源地日本为例,当下的低婚率与无子化问题已经严重到需要政府出面干涉

一些游戏虚拟世界推行暴力为王、强者为尊,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典型的丛林法则有学者指出:“网瘾者将虚拟规则代入现实,一旦情绪失控,会对社会构成重大危害”

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036.1亿元,同比增长23%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放任游戏产业对青少年精神世界“无底线”入侵,那么,一时的产业利润将无法弥补日后难以估量的社会危害“无底洞”

3 邪恶动漫堪比“邪教”

当家长们以为孩子正在接受经典动漫熏陶时,很难想象他们看到的可能是心目中圣洁的偶像、快乐的天使被猥亵、被开膛破肚的画面而当孩子们谈论“肉番”“重口”“黑化”,家长们也未必知道这些都是邪恶动漫的标签

邪恶动漫集合了****、血腥、恐怖、猎奇、变态等多种异质文化元素,本该是对未成年人严防死守的东西,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却无孔不入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邪恶动漫”,结果显示有近800万个其中涉及多个动漫网站、APP终端点击这些链接,显示的动漫画面往往不堪入目、恐怖惊悚

一批国外邪恶漫画画手,拥有相当体量的粉丝在捆绑囚禁、虐待虐杀的画作下,多有“刺激”等评论国内一批动漫博主或画手为了吸粉,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跟风传播或本土化“创作”如新浪微博上的一名动漫博主,经常分享一些恐怖漫、脑洞漫和猎奇漫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邪恶动漫的影响极为复杂深远,教唆其形成反社会反人类人格,堪比“邪教”洗脑,毁童年、毁三观甚至毁终生


 

今年1月份,身为母亲的大学老师“mom”在微信上痛诉“一群可怕的变态正在锁定我们的孩子”——“孩子喜欢的很多动画片,被一群居心叵测的人和组织进行‘二次创作’”“YouTube上,以儿童特别是幼童为目标的、明显少儿不宜的荒谬视频,大量、广泛地存在”……

广东佛山一名中学教师赖奕洲说,他曾经教过一个非常喜欢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学生,后来发现其得了严重的焦虑症和一定的抑郁症据说她经常看那些恐怖动漫,然后经常做噩梦

还有家长提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主动搜索邪恶动漫,而是无意中点开,也可能是平台主动推送,孩子觉得“有趣”“刺激”,就继续看下去了一位16岁的受访男生坦言,他主要通过综合性的网站或论坛接触到邪恶动漫视频“不存在未成年门槛”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王平说,低龄孩子接触邪恶动漫视频后会行为模仿“比如虽然不知道砍头剖腹的意思,但会割伤自己或伤害他人”而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孩子对邪恶动漫所包含的文化符码有了一定解码能力,影响力会变得更长远深入和具有破坏性

据了解,为了保护青少年,大量邪恶动漫已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遭到封禁,而我国对这方面的认知度、肃清力度还远远不够

“这种东西实际上最早出现在图书市场,后来蔓延到整个ACGN(二次元)领域国内孩子获取的渠道如此便捷,而我们的调查和监管却很滞后”杭州师范大学文创学院院长夏烈说

杭州电魂网络集团董事长助理孙超告诉记者,国内二次元产业蓬勃发展,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一些从业者借异质内容吸引用户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供需两方面入手

 

“供”方面,要提升企业、平台的社会责任感和准入门槛,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审查力度;“需”方面,要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提升青少年对相关内容的认知鉴别水平

4 被架空的中国年轻人

孩子的世界无处设防,成人的世界就能抵御侵害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成人们在微信运动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王者荣耀”他们的生活已经被网络“架空”

被网文、“吃鸡”塞满的青春

 

凌晨两点半,“90后”青年胡欣在“吃鸡”群里发出一条组队邀请

十几分钟内,3名群友迅速响应临近三点,整个城市已经一片寂静,4个年轻人却在各自的角落点亮屏幕、戴上耳机,又一次沉浸到游戏世界中

胡欣和队友们热衷的“吃鸡”是一款新近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的手机游戏五花八门的游戏圈子,比这群年轻人生活的所谓“魔都”更魔幻

“各种游戏群里是不分白天黑夜的”

胡欣说在她组建或加入的十来个游戏群里,深夜吆喝组队刷游戏的比比皆是;整夜截图晒战绩的也不少见

而到了白天,另一批人“接班”讨论攻略、秘籍


现实中,这些每天联机打怪、嗨聊好几个小时的年轻人职业不同,天各一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

但在游戏里,他们每天并肩作战,分享只有圈里人才懂的行话,成了最志同道合的戏友

从简单的“消消乐”,到一度爆火的“王者荣耀”“阴阳师”,再到新近蹿红的“跳一跳”“吃鸡”,胡欣算是同龄人中的骨灰玩家

“让人沉迷的不是哪个具体游戏,而是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不论你今天丢了工作、分了手,还是没钱交房租,现实中的烦恼全都能忘掉”她说

“即便不是游戏,也是其他虚拟娱乐我的爱好是上晋江追网文,而我的一个室友,每天晚上花一两个小时刷抖音,不刷不睡觉”研究生刚毕业的吴莉说

吴莉和室友热衷的晋江、抖音,在网文界和短视频APP里风头正劲

据介绍,2016年上线的短视频软件抖音,目前日均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1亿次以上

而被誉为“全球最大女性文学基地”的晋江文学城,更是“追文圈”里的常青树——号称日登录固定用户220万人,每天新增1万多名注册用户

吴莉就是这220万人中坚定的一员有着近10年追文历史的她,谈起“穿越”“仙侠”“玄幻”这些外行人听来云里雾里的网文门类如数家珍

吴莉说,晋江这类网文平台,会按月、按季度推出点击量TOP100、TOP200榜单最痴迷的时候,每次榜单上的书单都能在下次更新前看完

“真是起床看、吃饭看、熄灯了打个手电筒也要看好几次坐地铁用手机追文坐过了站,掉回头坐反方向的地铁,接着追文,结果又过了站”吴莉说

80多岁高龄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卢松森感慨道,现在的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社交网络他们在网上聊天、开玩笑,而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成群结队地出去玩

在网络上曾经有人统计,截至2012年时,所有玩家在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上总共用掉的时间已经多达592万年,这相当于人类整个物种演化的时间

看似被塞满,实则被架空

好比一个吝啬的商人,互联网赋予一代年轻人便捷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悄悄索取

一些深度“触网”的年轻人发现,随着“二次元”程度加深,自己与真实世界的关联也被一步步架空

——虚拟一片美好,现实一地鸡毛在物流公司工作的黄宇,总结游戏带给他的乐趣是“与现实强烈对比的成就感”

即使我在现实生活中没你有能耐,但我在游戏中KO你的次数多,排名比你更高

还有人喜欢“朋友圈人生”“每天发完朋友圈忍不住3秒钟,就想看看有谁点评了”,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赵昕梓已经习惯了“饭前先拍照、自拍必美颜”式的生活

在她看来,不管真实与否,只要是朋友圈中的“人生赢家”就好

——虚拟社交架空情感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在暧昧的虚拟“友情”“爱情”中


上海豆萌科技曾经面向1000位“95后”做过用户调研,提问:在同学、亲朋好友以及通过网上阅读认识的基友中,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结果9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虚拟世界里认识的人,因为他们坚信虚拟世界里的人更懂得他们的喜怒哀乐

吴莉还发现,身边的“追文圈”几乎约等于单身圈

同是20多岁的小姑娘,热衷看网络小说的单身率超过七成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同年龄、同环境的其他女生

追文女单身率高,不仅仅因为看书消耗社交时间

更要紧的是,网文、网剧会虚构出一整套代入感极强的“粉红世界”,看惯了各种霸道总裁、腹黑深情男主角的女生,很容易活在这个处处都有完美男主准备拯救丑小鸭女孩儿的世界中,而对真实世界各种看不上眼

“虚拟世界确实填补了年轻女孩儿的情感需求,让我们不再那么渴望爱情和家庭了”

吴莉描述,身边不少女孩儿的观点是:钱可以自己挣、日子可以自己过,如果找不到一个比网文男主更优秀的人,为什么要恋爱呢?

——网络生活越喧嚣,现实生活越孤独生活在南京的“85后”男青年雷刚,每天的家庭日常是这样:

工作日回家吃完饭,自己戴上耳麦玩游戏,媳妇儿在客厅看电视刷网剧同在一个屋檐下,有时候一晚上说不了两句话

“也觉得一直这样不好,但要两方同时不玩、不看,也难以坚持越到后来,越觉得很难找到别的生活模式了”

雷刚说,不光他们夫妻俩,自己的父母、同事,都或多或少存在花在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真实面对面交往越来越少的困扰

家庭聚会,一家人各自抱着手机抢红包,老人捞不着机会和儿女说话同事们每天在QQ群里聊得热火朝天,而一旦见面又像陌生人一样,互相不知说什么合适

“社交网络让远隔千里的近在眼前,但同时也让近在咫尺的人越来越疏远”

近年来,有一种以特别适应微信、QQ交流,但一听电话铃响就浑身难受为“症状”的“电话恐惧症”正在进入心理学研究者视野

虽然目前对此还没有准确结论,但部分关注者认为,从“见面恐惧”到“声音恐惧”,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和情感纽带正在被消解、抽空

 

5 架空的不只现实,更是心灵

 

“互联网提供了随时逃离现实的出口,在虚拟空间中,人们更容易打造理想中的自己,社交变得更加简单、友好、随心所欲”

互联网投资金融领域律师董毅智认为,在社交网络上说的话,很多是说给自己听的,天天刷轨迹、秀日常,其实是在刷存在感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在现实组织中很难找到志同道合者,或者有些现实诉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

“在这个看起来被架空的世界,人们可以宣泄无意识中的紧张与焦虑”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注册系统首批督导师陶新华博士说,互联网等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更好地满足了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需求过度满足而不控制时,反而会破坏生活

“这不是互联网等科技创新的‘副作用’,而是科技进步打乱了人们生活的平衡,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还不习惯、不适应”陶新华说

老教师卢松森很担心年轻一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因为缺少与大自然互动,免疫功能会发展不完全

“现实世界的架空,本质上是知识和人素养的脱节、年轻个体和社会的脱节以及知与行的脱节,这让孩子们没有准备好,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应对科技的高速发展”

正如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一书中的表达,互联网等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这种新型孤独,但这不是互联网的错误,相反,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对互联网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人的欲望无限,但能力终归有限,重要的是在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受访专家建议,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重新在现实世界中拥抱大自然,建立厚重、亲密的社交关系,规划适应新时代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比什么都重要

毕竟,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由别人代替,也不可能在以后有时间补上

就像电影《头号玩家》所说,回归现实,不逃避,因为现实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毕竟“游戏总归是虚拟的,只有在现实世界才能让你吃一顿饱饭”

如何回归正常生活是难题

一款好的网络游戏的标准有很多,但游戏厂商最重视的无疑是粘合力,最在意的就是玩家是否会持续玩下去不管网络游戏有罪无罪,网络游戏的这一特点很难改变

但在技术手段之外,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抗网瘾能力,将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转移到更加健康的生活中去,是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韩国青少年在深山中赤膊军训 图片来自网络

杂志上报道过关于辽宁盘锦退休教师李显光老人的报道他14年如一日,每天步行奔走3个小时,在市区大街小巷和周边乡村暗访网吧,劝解那些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老人的做法无疑让人感动和敬佩,但单单靠这样少部分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也庆幸地看到,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也在开展规范和清理查处等工作但再好的法规制度都只是外力,包括游戏厂商、家长、教师和青少年自身,都应该去正视并参与到这个复杂问题的解决中

回想农村80后的童年和少年,读书、下棋、钓鱼、游泳,骑着自行车穿梭于乡村,或者在无边的田野探寻自然的秘密,多彩而富有乐趣

虽然时代在发展,很多生活方式注定一去不复回,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在何时都值得提倡让青少年回归正常的生活,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此贴子于2018-06-13 10:40:15被什么名最好就要什么名修改。)

 
      回复主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参与回复


Copyright © 2010-2014 www.537406.com 桂ICP备14003809号 www.jtdx.cn All Right Reserved
新圩网友交流聊天QQ总群 8287305 新圩交友娱乐QQ总群
 
本站是严谨而开放的信息平台,其内容为会员自行收集发布,如果您认为有关内容不适宜在本站展示,或者展示得不正确,请及时通知管理员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