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2586/回:6)官方兽医官方兽医(又称兽医官)作为执法主体,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全过程监控并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一种管理制度。官方兽医需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其行为需保证独立、公正并具有权威性。作为改革的第一步,国家已明确在农业部设立国家首席兽医师,在国际活动中称国家首席兽医官。这种制度的实行,使我国在兽医管理体制上正逐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
|
兽医制度执业兽医制度,是指国家对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实行执业资格认可的制度。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实现全面防疫、群防群控的基本保证,也是兽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5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全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三类工作机构,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要对现有的各类兽医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职能进行整合,在省、市、县三级分别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县级派出机构、稳定专业队伍、强化公益职能、经营走向市场。鼓励具备从业条件的兽医人员申请执业兽医资格,创办兽医诊疗机构。各地可以通过建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对执业兽医的管理,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在全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精心筹划,细致安排,稳步推进,及时妥善地处理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 |
|
官方兽医的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畜牧水产和饲料工业发展及动物卫生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承担畜牧、兽医、渔业、饲料工业的行政执法工作,促进全县畜牧、兽医、渔业、饲料工业的发展。
(二)开展有关畜牧、兽医、渔业和饲料工业发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县委、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参与研究拟定全县畜牧、兽医、渔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中长期规划以及畜牧、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促进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研究拟定全县畜牧、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与发展规划,促进畜牧业、渔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 (四)拟定畜牧、兽医、渔业、饲料等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及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组织畜牧、兽医、渔业重大科研课题的技术攻关和行业科研成果的鉴定、推广;促进畜牧渔业与农、林、乡企等相关产业的合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负责全县畜牧、渔业生产统计、调度,负责有关畜牧渔业信息收集和信息系统建设,预测并发布畜禽、水产、饲料产品供求信息。 (六)负责畜牧、渔业的引资、引智工作和有关国内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和指导全县畜牧兽医、渔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和行业技术工人等级考核、评审工作。 (七)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指导、监督扑灭疫情。 (八)管理本地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责兽医医政、药政和官方兽医及执业兽医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 (九)承办县委、县政府、地区畜牧兽医局交办的其它事项。 |
|
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兽医管理制度。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1.1.0.1条中明确规定,官方兽医(Official Veterinarian)是指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在全国范围内有绝对权威,执行、监督或审查动物卫生措施和出证过程的国家兽医机关)授权的兽医,行使商品(指动物、动物产品、精液、胚胎/卵、生物制品和病料)的动物健康或公共卫生监督,并在适当条件下,对符合条件的商品签发卫生证书。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官方兽医拥有很大的权利,即官方兽医在国家授权下,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并有权签发动物卫生证书。 在此定义下,我们可以理解为,官方兽医制度是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官方兽医行使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督的一种兽医管理制度(官方兽医制度是指以被授权的官方兽医为动物卫生执法主体,直接代表国家对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环节中执行动物卫生措施的情况,独立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和管理的制度)。其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官方兽医为执法主体,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公正公平的卫生监督,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符合卫生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签发动物卫生证书,确实降低疫病传播风险,维护人类及动物健康。 据OIE对143个成员国兽医机构的调查,76%的国家实行的是这种兽医管理制度,即通过官方兽医直接管理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市场和出入境检疫全过程的动物卫生工作。也就是说,官方兽医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兽医管理制度。 尽管世界多数国家普遍实行官方兽医制度,但由于各个国家政权体制不同,故其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官方兽医的称呼也不完全一致。从世界各国的总体情况看,官方兽医制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欧洲和非洲的多数国家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属于一种类型,其官方兽医制度和OIE规定的完全一致,属于典型的垂直管理的官方兽医制度;美州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属于第二种类型,采取的是联邦垂直管理和各州共管的兽医官(Veterinary Officer)制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大洋洲国家属于第三种国家,采用的则是州垂直管理的政府兽医(Government Veterinarian)制度。现分别以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的官方兽医制度作一简单介绍。 1、德国——典型的垂直管理的官方兽医制度 2、美国——联邦垂直管理与各州共管的兽医官(VMO)制度 3、澳大利亚——联邦负责进出口检疫和州垂直管理的政府兽医制度 |
|
官方兽医的定义1、动物防疫法对官方兽医的表述: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本法所称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2、15号文对官方兽医的表述: 官方兽医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3、19号文对官方兽医队伍的表述: 各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机构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我们认为:三个工作机构的国家兽医人员可统称为官方兽医人员,即广义的官方兽医。 |
|
官方兽医制度(一)官方兽医制度的由来
频繁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活动使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降低动物疫病通过商品流通进行传播的风险,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成为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逐步认识到,要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兽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实施了由官方兽医监管食品安全,即对动物饲养—屠宰加工—产品流通三个环节(即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公正、全面监控,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成功 的经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国际通行的官方兽医制度 (二)官方兽医制度的基本概念 根据《法典》规定,官方兽医制度就是指由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精液、胚胎/卵、生物制品和病料的动物卫生和/或兽医公共卫生进行全过程监管的一项法律制度。 官方兽医制度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一种兽医监管制度。OIE 近80%的成员国都实行了官方兽医制度。 (三)官方兽医制度的基本特征 1、垂直管理 官方兽医执行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官方兽医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任命,并由国家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故其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必须对国家直接负责。这就可以有效地排除地方或企业不正当的干扰,确保国家动物卫生的政令畅通,从而有效地避免地方保护。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兽医行政执行机构均实行了垂直管理体制。 2、全过程监管 动物卫生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涉及饲养、屠宰(加工)和流通(包括出入境)三个必要环节的监控。 (1)第一环节是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疫病防制监督工作。动物饲养过程中的无疫病状态是动物产品安全的基本保障,为此,各国兽医当局都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诸如动物免疫接种、感染动物扑杀、感染群清群、销毁、感染场地的消毒等等,都需要官方兽医的有效监督。官方兽医科学、公正的指导评价和监督,促使企业在饲养、生产过程中依法运作,国家的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就可得到落实,动物的无疫病状态才能得以维持。 (2)第二环节是动物屠宰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工作。动物屠宰卫生监督主要涉及到宰前、宰中和宰后的监督检查和检疫检验,发达国家均指派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剔除患有疫病的动物和处理染疫的动物产品。经检疫合格的,由官方兽医签发动物卫生证书 (3)第三环节是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过程的卫生监督工作,该过程是第一和第二环节的延续,是对前两个过程的检验和认可。进行流通环节的动物产品,离人们的餐桌就不远了,这个阶段的动物卫生监督更不可忽视,理所当然需要官方兽医代表国家实施监督管理。 3、官方兽医个人负责 从各国官方兽医制度的实施情况看,官方兽医都拥有很大的权力,官方兽医本人既是执法主体,同时又是责任主体,可代表国家签发动物卫生证书。如果官方兽医在其执法过程中出现失误,官方兽医本人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而国外特别强调和关注兽医的职业道德,并把职业道德作为官方兽医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和维护执法公正性的法定职守。因此,要求官方兽医在其签发的证书上都要做出郑重声明:“我,签字的官方兽医,保证……”。由此可见一斑。 4、强大的技术体系支持 依靠动物卫生技术支持体系,保障执法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从官方兽医制度运作来看,官方兽医所作的任何执法行为均离不开技术体系的支持。可以说,官方兽医制度是国家动物卫生技术体系支持和负责下的兽医管理模式。 |
|
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三者的区别,定义和划分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有啥区别,在行使权利上有啥不同?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国家是怎么对这三种兽医进行具体的定义和划分的?
1. 官方兽医 1. 定义: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官方兽医需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其行为需保证独立,公正并具有权威性。 2. 符合条件:2011年12月10日前,有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且申报官方兽医的在编制范围内的编制人员,持有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证件的人员。在2011年12月10日后,还应当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的才可成为官方兽医。 2. 执业兽医 1. 定义:执业兽医是指具备兽医相关技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取得兽医执业资格,依法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执业兽医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2. 报考条件:具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和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但在2009年1月1日前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3. 行使权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注册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动物保健 、开具兽药处方、出具文件等活动。未经注册的,不得从事上述活动。 3. 乡村兽医 1. 定义:乡村兽医是指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经登记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人员。是分布在广大农村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他们中除少部分是正规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外,大部分是县级农村,农广校,电大和农村自学的中老年人员。乡村兽医没有设置必要的进入门槛,有没有资质都可以。 2. 乡村兽医人员组成:原乡镇兽医站的改制人员,饲料厂,兽药厂,疫苗公司和种养场的技术服务人员,老兽医的学徒,部分农校毕业的学生,有经验的养殖户等。 3. 工作任务:以普及兽医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面向乡村养殖业与乡村兽医系统介绍乡村兽医临床检查及常用诊疗技术。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乡村兽医是最基层的,也是进入资格最简单的,也是目前我国兽医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执业兽医是随着国家对兽医从业者的技术要求逐步提高的产物。官方兽医则是属于国家的编制人员,要求也是最高的。 |
6/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