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北岛    查阅:22722次
        分栏:[激情岁月]     全部     换一首
  • 全文: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 赏析:
    《回答》写于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中,是那一时期最有个性的时代强音,是先觉者对“新的转机”的期待和呼唤,是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对现实的严肃“回答”。本诗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首先来自深刻的理性思辨。“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这愤怒的呐喊,如冬日惊雷响彻天宇,如空间足音经久不息。四个“我不相信”组成的排句,语意坚定,大气磅礴,显示了叛逆者毫不妥协的意志。这种怀疑,不是虚无主义,这种否定也非“否定一切”,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完全相信的基础上,对荒谬客体的彻底否定,是在对病态的社会现实完全绝望后,对生活的重新选择。诗以警句开篇,如异峰突起,为全诗定下了悲愤的基调:“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有力讽刺了那个道德观念扭曲、价值观念颠倒的荒唐现实。诗人如同屹立在天地间的神奇的“超人”,能看到“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还能看到茫茫大地上“到处都是冰凌”,“死海里千帆相竞”。这既是冷酷的现实,也是诗人所作的深刻的历史反思。这些用直觉思维产生的富有暗示性的比喻,比直白的实写更有概括力。末尾两行,把“闪闪的星斗”想象成“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和“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不仅比喻贴切新鲜,而且给诗带来一种历史感和开拓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 赏析: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它是一很奇怪的陈述句,这明显也是一个隐喻句,简单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这给原属中性词的“通行证”沾上了“卑鄙”的负面感情色彩。事实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也不例外。若从语言规范的角度看,在这个短句内,出现两个相同的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但这种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读者不禁要问:“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让读者思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不道德的形容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通行证”一般是给有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可是如果结合这两个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证”的话,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行为语言恶劣或不道德作为进出标准的。读者不难由此推断:这以“卑鄙”为“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混淆、黑白颠倒、道德沦亡的地方!
  • 赏析:
    第二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与前句紧密连在一起。“高尚”是用来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墓志铭”是指墓碑上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是死者家人或生前友好对死者的评价。“墓志铭”一词的出现,暗示“高尚者”已死,而“高尚”是他致死的原因。结合这两句一起看,不难引起读者的深思:“高尚”与“卑鄙”的意义在哪里?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借“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高尚”而死,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怎样的世界啊?这明显是给“卑鄙者”和“高尚者”处境的一个负面的评价。
  • 赏析:
    诗的前两个陈述句直接说出是非颠倒、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接下来便出现三、四行这一对写景句,两者的关系是明显的。要认识写景句的意义,我们必须先了解它们表面的写景成分,再深入探究内中的深意;要了解写景成分,又必须从了解意象入手:“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两行写的意象是天空中的倒影。按常理,飘在天空中的该是云朵,“死者弯曲的倒影”是云朵的借喻。“弯曲的”这形容词正好配合云朵弯曲的形状。“倒影”即倒立的影子,既然云朵是“倒影”,且飘在天上,那么这倒影的本体就该在地面了。根据诗意,那倒映到天上的本体便是“死者”。此外,以“镀金”来修饰天空,若从字面解释,“镀金”指的是黄昏时分夕照折射下产生的金黄色。“镀”字可解作“镶”,因此“镀金的天空”可理解为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天空上的云朵,在云端映着金黄的色彩。在这里,“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将两行诗句一并考虑,我们不难发觉内中隐含着死亡的意义。“死者”一词固然直接点出死亡的意义,加上“飘满了”的形容,仿佛在读者心中呈现出一幕天空满布尸体的恐怖景象。此外,“黄金”或“金色”在不同文化里,都象征死亡,或是埋葬死者的一种外表金属。在棺椁表面镶有黄金的现象,这在中西方文化历史中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表面看来,这两诗行写的是:黄昏日落天空现出彤云的景象。可是当句中一旦加上“镀金”、“死者”等用词时,诗句给读者的印象便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明显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为的就是突出负面色彩,以配合第一、二诗行表达对社会强烈的不满情绪。

  • 赏析:
    在首五句揭示了怪诞的现实世界后,北岛发出了疑问:“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冰川纪”指冰河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时代,当时由于气候异常寒冷,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这里,若以人情冷暖的角度来看天气的冷暖,那么,这个冰川纪指的便是人情极度冷酷的时代。这首诗写于1976年,很多人也自然地将“冰川纪”联想成文革时期。“冰川纪过去了”一句,便可解作人际关系极度冷淡的文革已经过去了。下一句“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冰凌”即冰锥。“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如将这意象放到人际关系上看,那么“冰凌”的含义,便可用来形容人们互相攻击、互相猜忌,不能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的情形。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指既然人情极度冷漠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攻击,不能融洽相处呢?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刚才提到“冰川纪”是用了地球史,这句则用了空间地理现象。“好望角”,位于非洲南端,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曾到此处,那里多暴风,所以名叫“风暴角”,但经此却可通往遥远而富庶的东方,因此也称为“好望角”,意谓只要经过好望角,便有望到达富庶的东方,得到梦寐以求的财富。因此这里用上“好望角”,为的是隐喻有望实践梦想,达到光明而理想的目的地。(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的通道,现达195公里,水深16米,1859—1869年开凿。运河通航后,从北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之间航程比绕道好望角缩短5500—8000公里,从地中海沿岸各国到印度洋可缩短8000—10000公里。)

    “死海”位于中东地区,处于以色列的西陲,由于附近温度高,蒸发强烈,因此死海的湖水含盐度高达23—25%,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极少,所以取名“死海”。这里是借用那里死寂而没有生命力的特点来表达死寂的感觉。换句话说,在死海中千帆相竞,就像是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相互竞争一般。如果把“好望角”解释为有了新的希望,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地方互相竞争,你争我夺呢?我认为北岛是在暗寓法国大革命的民主与自由的思想理念 。为什么民主与自由的口号打出了200年,人们还在蒙昧和野蛮中生活?这些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虽然好望角和死海都是空间,但两者是相对的,也形成强烈对比。此外,冰川和好望角刚巧相反,如冰川代表人情冷漠,那么好望角便暗指希望的产生。所以,这里既有句式的重复,也有时空上的对比。

添加我的赏析

验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 匿名发表需要输入验证码!
 
文学交流微信群二维码
诗词分享微信群二维码
微信公众订阅号二维码
微信投稿小程序二维码